国际投资仲裁专栏 | 创刊词
今年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十周年,也恰好是汇仲律师事务所持续深耕国际、涉外和国内争议解决的十周年。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已经从较纯粹的资本输入大国转型为兼具资本输入和输出双向特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国,我国各行各业的投资者为探索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把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积极在境外开展直接投资,将中国的资金、技术、人员、商品和服务送出国门。
然而,我国投资者的对外直接投资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自2007年起至2023年11月,我国企业和自然人投资者因其投资在海外遭遇征收、不公正或歧视性待遇,依据国际投资条约或投资合同对外国东道国政府曾提起共计24个国际投资仲裁程序,其中由世界银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受理或管理的有14个。然而,与中国企业相当重量级的海外投资相比,中国律师在国际投资仲裁领域的参与度相对“冷清”。事实上,在2020年之前,没有一家中国律所成功代理投资者一方对外国东道国政府直接提起过ICSID投资仲裁。
值得业界关注的是,汇仲国际投资仲裁团队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代表来自我国不同行业的投资者,依据中国与韩国、东盟签订的国际投资条约分别对韩国和柬埔寨提起两个ICSID仲裁程序(注册案号为:ICSID Case No. ARB/20/26和ICSID Case No. ARB/21/42),成为我国首家具有代表我国投资者对外国政府直接提起ICSID仲裁成功经验的中国律所。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投资者面对海外霸凌的维权意识和能力,汇仲国际投资仲裁团队决定今年开设系列专栏,结合团队办案的实战经验和亲身感受,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文章向我国企业或自然人投资者系统性地介绍国际投资仲裁的相关知识:
第一, 全方位聚焦国际投资仲裁和国际投资法各种程序和实体问题的介绍类短文,解构国际投资仲裁的基本框架和基础知识;
第二, 关于涉华国际投资仲裁案件和其他标志性案例的案例评析,主要探讨我国投资者在提起国际投资仲裁程序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第三, 对国际投资仲裁常见争议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深度分析文章,关注国际投资仲裁合法性问题、国际层面ISDS改革路径和我国仲裁法修改等前瞻性问题;
第四, 结合国际投资仲裁的最新发展,对特定经济行业领域(能源、矿业、金融银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房地产等)进行行业观察和专业分析,深度研究各行业中常见的国际投资争议类型、特性及最优解决方案。
国际投资仲裁专栏主持人和团队成员:
文|杨雪瑜、钟莉、党宏伟
引言:程序分阶段审理(Bifurcation)是指将仲裁程序分割为不同阶段以处理不同的问题,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是管辖权问题(jurisdiction)与实体问题(merits)的分阶段处理,也有将实体责任(liability)与定损(quantum)分开处理的情形。本文以华为诉瑞典案的程序分阶段审理决定为切入点,探讨程序分阶段审理的关键决策因素等相关问题及投资者一方应对该问题时的考量。

程序分阶段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