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
关于我们
业务领域
汇仲团队
汇仲荣誉
汇仲研究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新书首发 | 《原理、逻辑与实战——新公司法诉讼实务十六讲》
作者:汇仲律师事务所 2024-06-06

点击图书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预售通道

 

创作故事:经由精耕细作,抵达法律工匠精神的深处

作为专注于疑难、复杂商事争议解决的律所,我们有幸遇见、实际承办了诸多具有行业标杆性、社会代表性、争议典型性的实务案例,这些案例中不乏公司纠纷。可以说,公司类争议解决是我们不断探索、持续耕耘的业务领域。值新《公司法》实施之际,作为法律共同体成员,依托多年来的一线办案经验与前沿实务观察,我们第一时间追踪了新法动态,持续输出了重点问题报告,在法律出版社的邀请下,撰写了《原理、逻辑与实战——新公司法诉讼实务十六讲》一书。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工作日常、生活琐碎常渐变为一种难以察觉的消磨,年青时的锐气、意气也会在消磨中不知不觉淡去,律师行业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因循变成常态。偶尔的振作,可以视为一种反抗,带着些许“悲壮”的底色。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就是“反抗”的产物。我们希望以书稿持续发声,构筑法律共同体交流平台,开放共享;我们要求自己在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精耕细作,日拱一卒;我们坚持在诉讼专业化道路上稳步行进,久久为功;我们期待自己能够成为公司诉讼领域最佳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原理、逻辑与实战——新公司法诉讼实务十六讲》一书由此成为起点,经由它,去抵达理想之境。

内容简介:新公司法下的中国公司诉讼方案

减资制度如何化解五年认缴危机?发起人资本充实责任是终身责任吗?股权转让,转不走出资责任?董事如何履行公司“看门人”职责?姐妹公司混同,要承担连带责任吗?助人不常乐的“财务资助”对对赌协议有何影响……本书从诉讼策略研判与庭审思路优化视角,深入回应新《公司法》的重大问题,致力于为公司诉讼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本书由十六个子专题和一篇新《公司法》修订概况总览构成,涵盖本次修订涉及的公司资本制度、治理机制和股东权利等三大主题,并重点解读发起人资本充实责任、有限公司限期认缴制、出资加速到期、股权转让后出资义务归属、催缴失权、简易减资、利润分配、财务资助、董事权力与董事责任、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与内部职权分配、清算义务、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模式、股份公司类别股、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和横向法人格否认等具体规则。

针对每一个专题制度,我们都尝试追溯了相关法律规则自1993年首部《公司法》颁布以来的演变情况,梳理了新《公司法》颁布前相关规则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和内生缺陷,基于对过往裁判现状的观察和对比较法经验的镜鉴,深入解释了新《公司法》规则转向背后的法律机理和立法价值,同时庖丁解牛、抽丝剥茧,具体展开新规则的法律教义构造和诉讼操作路径,在解释法律的基础上尝试续造法律。这是一个鲁莽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始终秉持服务于争议解决和实务操作的态度,以法教义学之矛,攻《公司法》重点制度之盾,期望能够溅起一丝火花。

我们既未在本书中灌注大量法条,使之空有躯壳,也未罗列那些无意义的条条框框、重复已成共识的概念和教义,空占资源。即便我们的认知有限,但也大胆地尝试传递有“争点”的真问题、真知识。我们依托多年来处理疑难复杂商事诉讼的实操经验,在解构新法重点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其可能面临的实务争议,并尝试予以解答。本书可以作为法务、律师等法律实务者理解公司诉讼的指南,亦可成为法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了解司法实践的窗口,还能为公司法理论研究者提供些许以争议解决为导向的实务素材。

丛书系列:“争点”——法律实务者的法学习作

今日之法学著述卷帙浩繁,但知识增量未成正比。具至法律实务,则多为个体经验之谈,略嫌体系思辩不足。作为深耕于一线实务的“法律工匠”,我们大胆尝试开设此“法律实务者的法学习作”系列。我们希望这个系列求真务实:真,是在作业中发现真需求,研究真问题。实,是于实践中论辩新争点,接近新知识。若我们始发于“术”的尝试,而后能近于“道”,那便是意外之喜。

系列名称“争点”一词,取自希腊修辞学家赫玛戈拉斯的“争点学说”,该学说旨在处理“个案”或“确定的问题”,通过搜寻争点、归类争点、辩论争点,帮助人们构建一种坚实稳固的论证结构。正如《法学的知识谱系》一书所载,争点学说“它不是‘个人主义的’‘内向性的’修辞原则;相反,它代表着一种共同体取向的修辞,一种在共同体内部鉴别、检验以及解决争议和意见冲突的方式。” “争点”系列秉持开放、分享的初心,诚邀诸位共同参与这一法律实务者的法学习作。

关于作者们:逆潮流的法律创业者

主编 李晧律师

北京汇仲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咨询专家。主要执业领域为民商事争议解决,在公司、证券、金融、合同纠纷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务经验,尤为擅长最高人民法院疑难复杂商事案件争议解决,先后办理数十件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被评为亚洲法律事务(ALB)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2023 LEGALBAND风云榜诉讼律师15强2022 The Legal 500特别推荐律师等。

lihao@huizhonglaw.com

+86 135 8167 6620

微信:lihao328

副主编 陈樱娥律师

北京汇仲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雷克雅未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主要执业领域为民商事争议解决,擅长高级别法院的疑难复杂商事案件纠纷化解。曾在《商事审判指导》《法理》《天同办案手记》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参与编著《中国商事法律制度》《融资租赁合同案件裁判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解读与适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重大立法问题研究》、国家工商总局课题《商法通则立法研究》等研究项目。

chenyinge@huizhonglaw.com

本书撰稿人,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陈樱娥、晋柠、李逸梦、李皓、何健民、杨奕钒。实习生吴思丝对本书亦有贡献。

编辑寄语:蓬莱文、建安骨,公司诉讼专业化路上的一种尝试

值新《公司法》即将施行之际,市面上的解读丛书、注释指南和专题文集早已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在这个“群雄逐鹿”的“内卷”时代,致力于在公司诉讼专业化之路上精耕细作的本书可谓一股独特的“逆流”。不过,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菜也无惧烹饪长,我相信李皓律师团队呈现的本书称得上一碗好酒、一碟好菜。

李皓律师是一位孜孜追求专业化和精细化、颇有些“法律工匠精神”的技术型律师,在他看来,这本书可以视为对琐碎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反抗,是在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精耕细作、日拱一卒决心的起点。在编辑透镜下,这种“斗志”颇有感染力。

除却“俱怀逸兴壮思飞”的意志与追求外,从读者角度出发,《原理、逻辑与实战——新公司法诉讼实务十六讲》的内容也相当扎实和稳健。虽然“快节奏写作”和“短平快阅读”的双重浪潮仍在拍打当下的我们,但本书作者仍然坚持精耕细作,也许,这就是当今法律实务研究领域的“蓬莱文章建安骨”。

太白诗人曾在抱负不得实现的生活窘境下抽刀断水、举杯消愁,自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今兜兜转转,法律行业似乎也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代,此情此景何其相似,但不一样的是,我相信这本著作是有力反抗的起点,弃他去者,昨日之日已不留,乱其心者,今日之日已无烦忧。总之,我相信这个起点可以导向一个有趣的未来。

—— 法律出版社 朱轶佳、艾學灋

关于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主办,创建于1954年,是享誉业界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和法律信息提供商,连续多年保持我国法律图书市场总体占有率、品种规模领先地位,创建至今出版图书逾2万种。现年出版新书1200余种,形成了以图书出版为主,期刊出版、音像出版、数字出版、法文化创意设计等多种业务并举的业务格局。出版物涵盖全面依法治国、法律文本、法学教育、法律考试、法学学术、司法实务、法律应用、法律普及以及法律文化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法律出版行业前列。

 

本书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本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