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22日,汇仲律师事务所(“汇仲”)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会议室举办了“精益求精:在亚太地区打造世界级仲裁服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香港仲裁周的一项专场活动,应邀莅临会场的中外律师事务所律师、公司法务和专家学者约120人与会。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会议由汇仲新加坡办公室合伙人邓璧君主持。汇仲管理合伙人费宁律师致开幕词。德辅大律师行资深大律师、大湾区律师王鸣峰、汇仲北京办公室合伙人杨雪瑜、汇仲香港办公室合伙人章丞亮和汇仲新加坡办公室合伙人鄧璧君等组成圆桌小组,结合世界主要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新变化,就几个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这些新规则包括:香港国际仲裁中心2024年管理仲裁规则(2024年6月1日生效)、贸仲仲裁规则(2024年1月1日生效)、ICSID规则和条例(2022年7月1日生效)、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规则(2021年1月1日生效)以及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第7 版仲裁规则征求意见稿。

会议议题一:简易或快速程序
小组首先注意到的一个新现象是,许多仲裁机构修订仲裁规则的重要目的之一实际上是为了加快仲裁程序,减少程序耗用的时间并节省仲裁费用。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修订是ICSID仲裁规则。该规则第十二章引入了全新的快速仲裁程序规则。这些规则使双方有机会随时同意加快程序,在仲裁庭组成后 30 天内举行首次会议。然后,仲裁程序将在以下时限内进行:双方各有 60 天的时间交换仲裁申请书和仲裁答辩书(长度不得超过 200 页);双方有40天的时间针对对方的书状分别提交答辩书(长度不得超过100页);听证会应在最后提交书面材料后 60 天内举行;仲裁庭应尽快作出裁决,但无论如何不得迟于听证会后 120 天。这意味着,如果完全照此执行,仲裁庭将在案件登记后470-530天内做出裁决。
这个速度较ICSID之前的仲裁实践是革命性的变化,其办案进度等于加快了一倍。难怪ICSID秘书长 Meg Kinnear自豪地宣称ICSID新规则“最重要的变化是旨在减少诉讼时间和成本的规定”。
讨论小组认为ICSID的快速程序有利于中小规模企业的投资者(申请人),因为它的确能够节约仲裁成本。但是,当事人选择了这一程序,意味着他们也必须在程序上做出一些妥协,例如当事人能不能在限定的页数内清楚完整地陈述案件的全部事实和法律问题,就很有挑战性。此外,在快速程序中,当事人也难以要求进行分步程序、指定专家或者早期驳回等等。
讨论小组还注意到ICC、HKIAC和SIAC规则纷纷提高了快速程序争议金额的上限,这意味着按照快速程序裁决的案件将越来越多。

会议议题2:早期驳回程序
一些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已经建立了早期驳回的机制,以防当事人因为明显没有价值的索赔或者明显没有管辖权的事项而被拖入全面仲裁。早期驳回程序旨在阻止滥诉或节省仲裁费用,但该程序的启动门槛较高。例如,HKIAC新规则第43条规定在满足下列条件时,经任何一方当事人申请,并在征求所有其他当事人意见后,仲裁庭才有权通过早期决定程序决定一个或多个法律或事实问题:
(a) 该法律或事实问题明显缺乏依据;或
(b) 该法律或事实问题明显不在仲裁庭管辖权范围内;或
(c) 即便该法律或事实问题是由另一方当事人提出且假定是正确的,仲裁庭也无法作出有利于主张该问题一方的裁决。
小组赞赏早期驳回程序的基本理念,并讨论了如果客户面临不合理的索赔时,他们可以选择的防御方法。实践表明,在向仲裁庭提出早期驳回程序申请时,申请者需要谨慎行事,因为早期驳回程序有高门槛,而且各有关方对该程序还有个逐渐熟悉的过程。此外,不同仲裁机构的收费机制不同,也有可能影响或制约着早期驳回机制的应用。

会议议题3:合并仲裁和协调程序
随着跨境商业越来越兴盛,纠纷及其解决之道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仲裁规则普遍采纳一个趋同化的价值观念,就是仲裁规则要适应商业发展的变化,尽量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用户,以便能够在涉及所有必要当事方的同一仲裁中解决所有纠纷。
小组特别注意到了SIAC新规则征求意见稿第17条中提出的“协调程序”(Coordinated Proceedings )概念。“协调程序”不同于“合并仲裁”。虽然两者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仲裁案件,仲裁庭组成相同,且涉及共同的法律或事实问题,从提高效率和防止矛盾裁决的角度有必要一起审理,但合并仲裁要求的门槛更高,案件合并后仲裁程序统一,仲裁庭签发同一个裁决书;而协调程序则不然,案件没有被合并,经征求当事人意见后,仲裁庭可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仲裁,或一个紧接着另一个地进行仲裁,或暂停任何仲裁直至任何其他仲裁作出决定,仲裁庭协调的其实是局部的程序和庭审事项。在HKIAC新规则第30条中出现的“平行程序”(Concurrent Proceedings)规则,与SIAC新规则征求意见稿第17条“协调程序”概念是一致的。这反映了国际仲裁在应对多方当事人仲裁、多合同仲裁和复杂、跨境、平行程序叠加等情形下的创造性变化。

精彩瞬间回顾
右滑看更多精彩内容






















